分享好友 储氢运氢首页 频道列表

石墨烯轻金属固态储氢,可以放在手上的复合储氢材料!

2023-12-023680

近年来,被誉为“未来能源”的氢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。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风、光、水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得到大力发展,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。然而大量非稳定可再生能源接入使电网缺乏稳定源,现有储电技术难以满足需求。

根据国内外有关机构预测,到2060年,我国氢能年需求约1亿吨,其中约80%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绿氢。未来,氢能与电能的发展将紧密相关、高效协同,氢电耦合系统将为新能源电力发展提供重要保障。

然而,氢储运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如何解决当前氢气储运效率低、安全性较低、成本高、设备承压要求高等难题,成为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核心瓶颈。国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,现有氢气储运环节的成本约占整个产业链的30%~40%。

因此,在高压气态储运、低温液态储运、液态及固态储氢等储运方式中,有望通过在固态储氢材料上的突破,来实现储运的安全并提高经济性,为上游生产、中游运输以及下游终端应用,解决“后顾之忧”。

石墨烯应用于固态储氢材料

石墨烯(Graphene),一种以sp²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。具有超强的化学稳定性与出色的力学、光学、电学、热学特性,使之成为储氢材料的最佳候选者。

石墨烯是已知最薄、最轻、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。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,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的20万分之一,而强度却是钢的200倍。不仅高强度,石墨烯还具有很好的韧性,其理论杨氏模量达1.0TPa,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。石墨烯理论上能够容纳其自身重量7.7%的氢原子,具有很高的储氢容量。

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可达2630m2/g,高比表面积意味着具有优良的物理吸附能力、反应速率快等性质。基于此,石墨烯可将氢气以分子的形式进行储存与释放。同时,石墨表面具有一定的正电荷区域,这为吸附负电荷的氢分子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当吸附在石墨烯上的氢原子数量增多,可生成氢化石墨烯。氢化石墨烯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可逆地释放出氢气,因此石墨烯也是一种能够实现可逆的固态储氢的原材料。

西安交大原创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实现将氢气“握在手中”?

石墨烯可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制备改性石墨烯,达到理想储氢效果。现阶段,能够大容量存储氢气的轻金属氢化物主要包括金属锂、钠、铝、钙等。然而,这些金属氢化物非常活泼,存在易燃性,并不适合长途储运。

2023年9月,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成永红团队原创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,科技成果转化迎来收获期。

“我们原创的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,将每一个金属氢化物微米级别颗粒的表面均匀包覆上石墨烯,在储存的时候让其变得稳定,在释放氢气的时候,可以慢慢反应,解决了释氢过程太过剧烈的难题。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包裹,可以控制氢气的释放速度,保证释氢的稳定性。”成永红教授介绍道,“也就是说,我们基于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,研制出新型固态化储氢材料,让氢气可以‘握在手中’。”?

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开发出的“金属氢化物@石墨烯复合固态储氢材料”,具有高空气安全性、高储释氢密度、宽工况非催化释氢等特点,可满足氢气大规模储运需求。

石墨烯轻金属固态储氢项目  10月17日,“石墨烯轻金属固态储氢项目”落地沣东新城,该项目获得英诺基金领投的天使轮投资,主要用于研发综合性能固态储氢材料以及配套电源产品。

2023年,氢能行业获政策大力支持

2023年11月,江苏省政府发布《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在氢能方面,积极发展石墨烯、高活性轻金属等固态储氢材料及关键技术。

2023年7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3年本,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,液态、固态和气态储氢等均为鼓励类。

2023年6月,广东省能源局印发《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提出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,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备、储运、燃料电池电堆、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。
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镁基固态储氢产业化提速
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,镁基固态储氢在氢冶金、氢储能、氢化工、分布式发电等方面都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,匹配多元应用场景。根据产业化进展情况,该行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“元年”。

0评论2024-03-12165